请输入关键字
top
您现在的位置:
老年病科主要中医特色技术
老年病科主要中医特色技术

温针灸

    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操作技术,又称针柄灸。是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(或使用适当长度的艾条固定在针柄上)点燃,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。

    历史背景:此法首见于《伤寒论》,兴盛于明代,高武《针灸聚英》及杨继洲《针灸大成》均有载述:“其法,针穴上,以香白芷作圆饼,套针上,以艾灸之,多以取效。”

适应症:可用于治疗多种属虚寒类病证以及元阳虚损,内科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、慢性腹泻;夜尿频多、阳痿早泄、慢性前列腺炎;因风寒湿导致的肌肤冷痛、颈肩腰腿疼、骨性关节炎、面瘫等。

    禁忌症:

    1. 热性病(如发热和一切急性感染等)不宜用温针灸治疗。

    2. 糖尿病或其他疾病等引起感觉功能减退、皮肤愈合能力差者忌用。

    3. 凡不能留针的病证,如抽搐、痉挛、震颤等均不宜用温针疗法。

    注意事项:

    1. 在进行温针灸治疗时,不能随意移动肢体,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。如感觉灼烫难忍,可呼叫医师置一硬纸片,以稍减火力。

    2. 如不慎灼伤皮肤,局部出现小水泡,注意保护不要擦破,碘伏消毒后任其吸收。如水泡较大者,求助医生处理。


药棒穴位按摩

    药棒穴位按摩是采用特制的梨木木棒蘸上特制的中药液,在病变局部和相应穴位进行揉按和叩击,以防治疾病和保健的技术。

    历史背景:清代《医宗金鉴》称为“振挺”,并解释云:“振即振击、挺即木棒”,即用木棒叩击患部以治疗疾病。民间将其称为“神棍”、“摩棒”、“打棒子”、“敲膀子”等。

    适应症:因气血瘀滞所导致的肢体麻木、风湿痹痛,困倦乏力等,适用于颈、腰椎病、膝关节炎、坐骨神经痛、脑梗塞后遗症等。

    禁忌症:

    1. 急性传染病、严重心衰、呼衰。

    2. 皮肤感染、溃疡、外伤出血、或有出血倾向疾病。

    3. 体质虚弱、酒后、过度紧张等不能耐受者。  

    4. 对药物过敏者等以及医生认为不适宜病症。

    注意事项:

    1. 注意保暖,勿受凉

    2. 在腰、腹部位治疗前,应先排空二便

    3. 少数患者接受一次治疗后,局部皮肤可能出现青紫、肌肉酸痛等表现,此为正常的手法反应。一般可用轻手法继续治疗;若症状严重应停止治疗,待局部好转后再继续治疗。


中药熏蒸疗法

    中药熏蒸疗法,又称蒸汽疗法、中药雾化透皮疗法,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,利用中药材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,通过熏蒸体表部位,达到条畅气血、通络止痛的目的,是一种传统中医外治疗法。

    历史背景:熏蒸疗法最早可追溯于先秦时期,在战国早期历史古籍中就有对中药熏蒸疗法的文字描述,如《礼记·曲礼》有“头有疮则沐,身有疡则浴”的论述。马王堆帛书《五十二病方》中明确提出用中药煎煮的热药蒸气熏蒸治疗疾病,其中有熏蒸洗浴八方等记载。

    适应症:常用于颈、肩、腰腿、关节等多种疼痛病症,也可用于咳嗽、失眠、消化不良、便秘、皮肤瘙痒等内科常见病。

    禁忌症:

    1. 急性传染病患者。

    2. 严重的心血管、高血压疾病患者。

    3. 重症贫血及头晕患者。

    4. 糖尿病患者根据病情禁用或慎用。

    5. 妇女月经期患者。

    6. 皮肤有出血倾向者。

    7. 对药物过敏者等以及医生认为不适宜病症。

    注意事项:

    1. 熏蒸温度以不烫为宜,最高不得超过50℃。

    2. 治疗时应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,如有头昏或其他不适,应立即停止治疗。

    3. 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熏蒸治疗,

    4. 治疗时的室温不应低于20℃,治疗后应注意保暖。


中药熏洗疗法

    中药熏洗疗法是将中草药煎汤,趁热在患处淋或浸浴,通过泡洗时中药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,浸洗全身或局部熏洗皮肤,起到活血、消肿、止痛、祛瘀生新等作用。

    历史背景:该疗法在古代文献中称为“气熨”或“淋洗”,《内经》中有“其有邪者,渍形以为汗”的记载,“渍形”即热汤洗浴之法。《金匮要略》有“狐惑之为病,……蚀于下部则咽干,苦参汤洗之”等论述。

    适应症:本法适用于痈疮、肿痛、皮肤癣等局部疾病,也可用于失眠、便秘、关节炎、颈椎病、腰椎病、骨质疏松症、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全身性疾患。

    禁忌症:

    1. 急性传染病、严重心衰、呼衰等,均忌用全身泡洗。

    2. 患处有伤口,严重化脓感染疾病,严重骨性病变忌用泡洗。

    3. 饱食、饥饿,以及过度疲劳时,饭前饭后半小时内,均不宜泡洗。

    4. 有出血性疾病、败血症及严重血栓患者慎用。

    注意事项:

    1. 中药熏洗在30分钟内,应饮用温开水或茶水300~500亳升,以补充体液及增加血容量以利于代谢废物的排出。有严重心肺及肝肾疾病的老年患者饮水不宜超过150ml。

    2. 应注意浸泡温度,应微微出汗,不可大汗淋漓,以防虚脱。

    3. 治疗后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,防止感冒。


中医定向透药疗法

    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在定向药透仪的导引下,对药物离子产生定向的推动力,将中药药贴中的有效成分更深入、更有效地透过皮肤穴位快速的进入人体,靶向作用患部病灶。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肌肉紧张,促进局部组织炎症吸收等作用。

    历史背景:该疗法是将传统中医药导理论、人体经络学原理与现代微电子技术进行有机结合,运用经皮给药技术、远红外热疗、靶向药离子导入、中频脉冲治疗技术等多种治疗方式于一体的新型中医疗法。

    适应症:用于老年患者因高血压病、血管动脉硬化、高脂血症等引起的头晕目眩、头痛、耳鸣、失眠等症状改善。也用于颈椎病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引起的疼痛、肿胀的治疗。

    禁忌症:

    1. 高烧、开放性肺结核、严重心脏病及装有心脏起搏器、恶性肿瘤、恶病质、有出血倾向、精神病患者,对直流电不耐受等,均禁止使用。

    2. 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较大者,应暂停使用,待血压控制平稳后,再酌情使用。

    注意事项:

    1. 治疗前应向医生详细介绍自己的病史及过敏史。

    2. 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胸闷、心慌、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时,立即切断电源停止治疗,保持平卧片刻即可。必要时呼叫医生。